語文學科教學論21秋在線作業(yè)1-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1.提 倡 學生自主擬題,少寫( )。
A.話題作文
B.情境作文
C.材料作文
D.命題作文
2.( )是有目的的、較持久的、伴隨著積極思維活動的感知覺活動。
A.觀察
B.注意
C.想象
D.聯(lián)想
3.( )是閱 讀能力的核心,是閱讀的主要標志。
A.感知能力
B.分析能力
C.理解能力
D.鑒賞能力
4.( )是一種從書面言語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 。
A.閱讀
B.理解
C.鑒賞
D.分析
5.( )是指考試的有效性。它指的是考試是否能夠真正檢驗所要測量的內(nèi)容,以及實現(xiàn)其預(yù)定目標成功程 度的指標。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qū)分度
6.美國著名教 育心理學家( )認為學習是情境和反應(yīng)之間的聯(lián)結(jié)。
A.布魯納
B.桑代克
C.加涅
D.泰勒
7.學生學習過程中最佳的注意方式是 .
A.無義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義注意
D.無意注意
8.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是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語言的( )活動。
A.閱讀
B.教學
C.實踐
D.智力
9.( )是語文 課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形式。
A.演講
B.辯論
C.課堂發(fā)言
D.口頭作文
10.( )是語文課訓練 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形式。
A.演講
B.辯論
C.課堂發(fā)言
D.口頭作文
二、多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1.語文教師強化技能類型:
A.語言強化
B.動作強化
C.標志強化
D.活動強化
E.對象強化
12.語文教師板書技能構(gòu)成:( ).
A.直觀形象
B.書寫繪畫
C.結(jié)構(gòu)布局
D.過渡和銜接
E.時間分配
13.一般報告或論文的 框架為:( )
A.前置部分
B.摘要部分
C.后置部分
D.主體部分
E.后記部分
14.口語交 際 評價的方式有( )。
A.間接測試
B.半直接測試
C.半間接測試
D.直接測試
15.文 學 作 品 體 裁主要包括( )等。
A.詩歌
B.小說
C.散文
D.劇本
E.傳記
16.閱讀的 能力包括:( )。
A.感受能力
B.理解能力
C.評價能力
D.記憶能力
E.鑒賞能力
17.文章創(chuàng)新 可體現(xiàn)在:( )。
A.觀點新
B.材料新
C.形式新
D.寫法新
18.語文教師導入技能應(yīng)該.
A.總結(jié)所學知識
B.引起學生的注意
C.設(shè)置問題情境
D.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E.激發(fā)學習興趣
19.葉圣陶、朱自清提出精讀教程包括( )三個教段
A.導讀
B.預(yù)習
C.課內(nèi)討論
D.練習
20.閱 讀 的 能 力包括:( )。
A.感受能力
B.理解能力
C.評價能力
D.記憶能力
E.鑒賞能力
21.語文教師組織技能類型:
A.知識性組織
B.指導性組織
C.誘導性組織
D.管理性組織
22.按評價 的 基準進行分類可將評價分為( )。
A.相對評價
B.絕對評價
C.個體內(nèi)差異的評價
D.綜合評價
23.在《論 語》中 ,孔子倡導的教學方法有( )等。
A.啟發(fā)誘導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誘
D.以身作則
E.誨人不倦
F.自主探究
24.赫爾巴特的“四 段論”即( )。
A.目標
B.明了
C.聯(lián)想
D.系統(tǒng)
E.方法
25.計算機 多 媒 體 教學具有( )等特點。
A.形象性
B.多樣性
C.新穎性
D.趣味性
E.主動性
F.直觀性
G.豐富性
26.在朗讀過程中 注意( )。
A.讀音
B.停頓
C.速度
D.語調(diào)
E.間斷
27.實用文通 常指常見的( )等寫實文體。
A.記敘文
B.說明文
C.書信
D.議論文
E.應(yīng)用文
28.語文教師組織技能構(gòu)成 :
A.引導
B.管理
C.知識講解
D.創(chuàng)設(shè)情境
29.小說教學可 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
A.人物關(guān)系
B.故事情節(jié)
C.人物形象
D.思想內(nèi)容
30.非智力因素主要 包 括( )等。
A.動機
B.興趣
C.注意
D.情感
E.意志
F.氣質(zhì)和性格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31.無意注意是事先有預(yù)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維持的注意。
32.夏代的“序”是專門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
33.無意注意是事先有預(yù)定目的 ,需要一定意志維持的注意。
34.強化可以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上 ,防止或減少非教學因素的刺激所產(chǎn)生的干擾。
35.分析式提問是將一個總問題分解為一系列子問題,通過這些小問題的逐步解決來進而解決總問題。
36.教育是和人類社會同時出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 。
37.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師生在要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 養(yǎng)。
38.綜合 性學習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
39.家 庭 是 口語交際訓練的主要場所。
40.論據(jù)是作者對所論 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tài)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