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學期(高起本:1509、1603、1609、1703)《管理心理學》在線作業(yè)-00003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人的動機、興趣、信念等都是需要的().
A.表現(xiàn)
B.內容
C.來源
D.誘因
2.說一個人“心胸豪爽,或者心胸狹窄”,是指這個人的( )。
A.氣質
B.性格
C.興趣
D.能力
3.“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是態(tài)度的( )功能。
A.適應
B.自我防御
C.價值表現(xiàn)
D.知識
4.某公司來了一位新員工,工作了一段時間后,領導發(fā)現(xiàn)該員工工作熱情飽滿,業(yè)績提高非???。對于這種情況,除了按公司激勵制度的正常規(guī)定給予相應獎勵外,如果你是該公司的領導,最贊同()。
A.及時肯定他的進步,鼓勵他取得更大的成績
B.順其自然,讓他通過自我激勵不斷提高業(yè)績
C.給他提供進一步提高業(yè)績的方法與程序指導
D.充分肯定他的成績,并提醒他不要驕傲自滿
5.根據(jù)職能和項目兩個變量設計的組織結構形式是()。
A.職能結構
B.分部結構
C.矩陣結構
D.網(wǎng)絡結構
6.下列有關需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一切有機體,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對外界環(huán)境必然存在各種各樣的需要
B.需要是一種主觀的心理狀態(tài)
C.需要是一種對有機體內部缺失狀態(tài)的感知
D.需要只有人才會具備
7.以熱情但急躁易沖動,剛強但較粗暴為特征的人其氣質屬于()。
A.多血質
B.膽汁質
C.粘液質
D.抑郁質
8.主體對某特定對象進行認知、評價并做出價值判斷所形成的心理傾向被稱為()。
A.性格
B.氣質
C.態(tài)度
D.動機
9.虛擬型組織結構是一種基于(),以完成組織活動為中心而建立起來的組織結構類型。
A.職能分工
B.地域范圍
C.項目任務
D.契約關系
10.在組織設計過程中,力求做到在滿足組織任務與目標的前提下,組織結構要精簡,隊伍要精干,管理要高效率、高效益。這是組織設計()原則的表現(xiàn)。
A.任務目標
B.分工協(xié)作
C.統(tǒng)一指揮
D.效率效益
11.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解釋和推測其原因的過程。
A.自己
B.人際關系
C.群體
D.組織
12.人們受以前經(jīng)驗模式的影響,產(chǎn)生一種不自覺的心理活動準備狀態(tài),并在頭腦中形成關于某類人的固定形象,這屬于()。
A.首因效應
B.暈輪效應
C.定勢效應
D.制約效應
13.認識對象留下的最后印象影響人們對他的認識的心理效應,這稱之為()。
A.首因效應
B.暈輪效應
C.定型效應
D.近因效應
14.管理方格圖中的貧乏型領導是()。
A.關心生產(chǎn)和效率,不關心人
B.關心人而不關心工作或生產(chǎn)
C.對人和對生產(chǎn)都關心
D.對人和對生產(chǎn)都不關心
15.公認的“科學管理之父”是()。
A.泰勒
B.梅奧
C.韋伯
D.法約爾
16.態(tài)度的最終表現(xiàn)形式為()。
A.認知要素
B.評價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向要素
17.依據(jù)菲德勒模型,在環(huán)境適宜程度中等的情況下,()領導方式最有效。
A.結構取向
B.任務取向
C.關系取向
D.支持取向
18.態(tài)度變化三階段理論的提出者是()。
A.勒溫
B.費斯汀曼
C.凱爾曼
D.因斯科
19.各個備選方案的實施,存在著非決策人所能控制的多種自然狀態(tài),但各種自然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是可以測量的,這種決策類型稱為()。
A.確定性決策
B.風險型決策
C.不確定型決策
D.謹慎型決策
20.霍桑實驗的主持者是()。
A.梅奧
B.霍桑
C.泰勒
D.法約爾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
21.社會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與()等方面有關。
A.職業(yè)
B.地域
C.歷史
D.年齡
E.性別
22.根據(jù)弗魯姆的期望理論,()是正確的。
A.E中×V中=M中
B.E低×V低=M低
C.E零×V高=M中
D.E高×V零=M中
23.EPA的作用主要有()。
A.降低離職缺勤率和事故率
B.提高員工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C.創(chuàng)建積極健康的組織文化
D.增強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
24.態(tài)度改變的理論主要有( )。
A.認知平衡理論
B.認知失調理論
C.參與改變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
E.精神分析理論
25.態(tài)度具有的特點是( )。
A.穩(wěn)定性
B.對象性
C.社會性
D.內隱性
E.兩極性
26.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包括( )。
A.個體心理
B.群體心理
C.公眾心理
D.組織心理
E.顧客心理
27.對于霍桑實驗的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以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梅奧為首進行研究
B.從1924年開始
C.研究結論認為員工的士氣、生產(chǎn)的積極性決定于社會、心理因素
D.第一次把工業(yè)中的人際關系問題提到首要地位
E.是組織管理心理學的先驅性研究
28.工作壓力過大會影響()。
A.工作條件
B.身心健康
C.工作績效
D.組織結構
29.能力測量包括()。
A.智力測量
B.特殊能力測量
C.創(chuàng)造力測量
D.態(tài)度測量
30.常見的歸因偏差主要有( )。
A.觀察者與行為者的歸因偏差
B.涉及個人利益的歸因偏差
C.歸因過程中的擬人化錯誤
D.成功與失敗的歸因偏差
E.責任歸因中的偏見
三、判斷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31.儀式屬于組織文化的行為規(guī)范層面。
32.工作的自動化使得工作變得簡單化、重復化,從事這樣的工作不容易體驗到壓力。
33.心理定勢可以使人們對主觀刺激的知覺反應更迅速、更有方向性。
34.氣質是以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心理活動的典型的、穩(wěn)定的動力特征。
35.勒溫運用“時間-動作分析”的方法進行了“搬鐵塊”實驗。
36.工作壓力是指在工作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要求和個體特征相互作用而使個體產(chǎn)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反應的過程。
37.戰(zhàn)略性決策問題更適合采用個人決策方法,因為戰(zhàn)略性決策久拖不決會導致貽誤時機。
38.氣質有不同的表現(xiàn)類型,但并沒有好與壞的區(qū)別。
39.組織變革的重點是組織績效和人性實現(xiàn);組織發(fā)展的重點是組織目標達成和組織生存。
40.霍桑實驗屬于自然實驗法。
41.社會知覺是個體對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動機和意向作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42.認知平衡理論的提出者是凱爾曼。
43.菲德勒權變理論將下屬的成熟度作為影響領導方式的關鍵因素。
44.領導作風理論認為領導方式是從獨裁式領導到放任式領導的一個連續(xù)變量。
45.所有的沖突都是起消極作用的。
46.適度的距離更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47.領導活動致力于組織發(fā)展方向,管理致力于當前活動。
48.赫茲伯格的理論認為滿意的反面是不滿意,并共存于單一的連續(xù)體中。
49.分部結構是一種根據(jù)組織的行政管理與生產(chǎn)活動發(fā)生地域范圍而設計的結構形式。
50.目標確定法和問題解決法是角色定義途徑經(jīng)常使用的團隊建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