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2022年春學期在線作業(yè)1題目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0 分)
1.( ) 是指在學習活動中個體用以提高學習效率的任何活動。
A.學習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組織策略
2.在動作技能形成的( ),必須排除過去經驗中的習慣的干擾。
A.認知階段
B.分解階段
C.聯(lián)系定位階段
D.自動化階段
3.程序教學屬于一種 .
A.探究學習
B.個別化教學
C.合作學習
D.研究學習
4.發(fā)現(xiàn)學習的倡導者是
A.布魯納
B.奧蘇伯爾
C.斯金納
D.加涅
5.( ) 一個人或一組人的問題進行專門研究的方法。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個案研究法
6.( )是構成知識的基本單位。
A.命題
B.組塊
C.產生式
D.概念
7.下列屬于元認知的實例是
A.學生考試后,能準確地預測自己的分數(shù)
B.學生在學習中能舉一反三
C.學生能利用復述策略進行記憶
D.學生在閱讀時,遇到難點立即停下來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閱讀
8.( ) 是指對學生的反應要及時強化,使其獲得反饋信息,即回答問題后立刻可以看到答案,知道對錯。
A.小步子原則
B.積極反應原則
C.及時反饋原則
D.自定步調原則
9.( )是指在將一個知覺目標從它的背景中分離出來時感到困難的知覺特點。
A.場獨立性
B.場依存性
C.沖動型
D.沉思型
10.原有觀念為上位,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下位觀念,這種學習稱為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并列學習
D.結合學習
11.知識是個體通過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
A.感受與體驗
B.前人經驗
C.記憶的內容
D.信息及其組合
12.布魯納提倡( )的形式
A.接受學習
B.發(fā)現(xiàn)學習
C.觀察學習
D.指導學習
13.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提出來的認知方式是
A.場依存-獨立型
B.沖動型
C.沉思型
D.整體-序列型
14.()主要是面對在心理方面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問題的學生,是矯正性的,重點解決學生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問題。
A.發(fā)展性教育
B.補救性教育
C.思想品德教育
D.理想教育
15.下列能代表高成就動機者的描述是 .
A.喜歡對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
B.寧愿擔任專業(yè)工作而不愿做企業(yè)家
C.傾向于選擇風險較小的工作
D.傾向于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運氣不佳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16.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包括 .
A.早期教育與家庭環(huán)境問題
B.生活事件與環(huán)境變遷
C.生物遺傳
D.特殊的人格特征
17.教師在學校主要應該充當?shù)慕巧校簩W習的指導者、( )
A.行為規(guī)范的示范者;
B.心理保健者;
C.班集體活動的領導者;
D.教育科研人員
18.美國心理學家加涅(R.Gǎgne)認為學生學習之后要獲得的學習結果包括:( )、態(tài)度、動作技能。
A.智力技能
B.言語信息
C.認知策略
D.元認知策略
19.元認知包括兩個相對獨立的成分,分別是
A.元認知知識
B.元認知技能
C.元認知控制
D.元認知過程
20.我國心理學界比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說,認為品德是由道德認識、______ 等心理成分構成的有機整體。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為
21.根據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的有關研究,在學校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可以采取以下多種方法 .
A.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
B.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陌駱邮痉?/p>
C.給學生以積極的歸因反饋,并指導學生學會適當?shù)淖晕覛w因
D.給學生以適當獎勵
22.根據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的觀點,通過信息加工,人們獲得的知識有
A.陳述性知識
B.程序性知識
C.自然科學知識
D.社會科學知識
2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學說有.
A.經典條件反射學說
B.操作條件反射學說
C.社會學習理論
D.認知-發(fā)現(xiàn)說
24.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貯存庫包括.
A.感覺記憶
B.工作記憶
C.短時記憶
D.長時記憶
25.通常情況下,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表征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的原因 :
A.缺乏明確問題的經驗
B.缺乏相關領域的專業(yè)知識
C.急于得出答案
D.具有輻合思維傾向
三、判斷題 (共 15 道試題,共 30 分)
26.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fā)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即向著與認知主義更為對立的另一方面發(fā)展。
27.品德是心理現(xiàn)象,是心理學、教育學研究的對象。
28.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過程就是陳述性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過程。
29.動機由內驅力和誘因兩個基本因素構成。內驅力和誘因是動機存在的必要條件 。
30.概念是構成知識的基本單位。
31.習得性無力感是指由于連續(xù)的失敗體驗而導致的個體對行為結果感到無法控制、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tài)。
32.奧蘇伯爾認為學校中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學習,但他更強調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學習,認為它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系統(tǒng)知識,這正是教學的首要目標。
33.根據評價中所使用的測驗的來源不同,可以將測驗分為標準化成就測驗和教師自編測驗。
34.負強化是使某一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減少而不是增加 。
35.維納(Weiner,B)對成就行為的歸因理論的研究影響最大,具有代表性 。
36.從總體學習成績上來看,發(fā)現(xiàn)學習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更好。
37.資源管理策略是指個體為實現(xiàn)最佳的認知效果而對自己的認知活動所進行的調節(jié)和控制 。
38.負強化也叫消極強化是指當某一刺激出現(xiàn)時所產生的行為減弱的效果 。
39.在應運提問技巧時老師要給與學生需要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
40.注意策略是注意在學習過程中的運用,其主要功能是保證注意指向于重要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