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在線平時作業(yè)2-0000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60 分)
1.從歷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現(xiàn)的社會關系是( )
A.氏族關系
B.家庭中關系
C.村莊中關系
D.朋友關系
2.種族、民族、性別等方面的角色是( )。
A.先賦角色
B.遺傳角色
C.自致角色
D.獲得角色
3.在地域上比文化區(qū)域更為廣大的文化上有聯(lián)系的一個空間范圍是( )。
A.文化區(qū)
B.文化區(qū)域
C.文化圈
D.邊際文化
4.職業(yè)流動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動
B.向下流動
C.向上流動
D.其他
5.一個群體和社會文化的外部表現(xiàn)為 ( )
A.創(chuàng)造性
B.習得性
C.共享性
D.累計性
6.由一對夫婦與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聯(lián)合家庭
D.斷代家庭
7.社會中的各種規(guī)則對約束人的行為失去效力,社會既不能提供給人們以預期的回報,也不能對違規(guī)的行為以懲罰,這是( )
A.社會病理學理論
B.社會解組理論
C.價值沖突理論
D.行為偏差理論
8.我國城市系統(tǒng)金字塔的底部是( )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9.民族團結和社會秩序的基礎是文化的( )
A.社會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會導進功能
10.提出“X”理論與“Y”理論的是 ( )
A.巴納德
B.涂爾干
C.科塞
D.麥克雷戈
11.構成文化的最小單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叢
C.文化模式
D.禮儀
12.社會學的科學方法論是 ( )
A.實證主義
B.非實證主義
C.歷史唯物主義
D.歷史唯心主義
13.人類有史以來最后一種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亞家庭
D.專偶制家庭
14.某一學派認為社會學家的活動場是社會舞臺而不是圖書館,社會學研究應結合當前社會問題。這一學派是( )
A.法蘭克福學
B.芝加哥學派
C.倫敦學派
D.紐約學派
15.社會學中國化的思想是從( )提出并逐步明確的。
A.20世紀30年代
B.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C.1949年以后
D.解放以后
16.下述判斷中,( )不是非正式群體結構的特點。
A.它是個人基礎上的一種人際關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標或任務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為規(guī)范
D.它沒有自己的領袖
17.孔德關于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理論是 ( )
A.社會動力學
B.社會靜力學
C.或社會進化論
D.社會發(fā)展論
18.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社會關系的首要問題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產(chǎn)
D.階級
19.從眾行為是一種( )
A.消極行為
B.積極行為
C.既有消極又有積極
D.價值中立
20.社會學研究社會關系與其他學科研究社會關系的區(qū)別在于社會學是從( )出發(fā)加以研究的。
A.社會分層
B.社會功能
C.社會整體
D.社會結構
二、多選題 (共 10 道試題,共 40 分)
21.沖突的類型有( )
A.爭論
B.拳斗
C.械斗
D.仇斗
E.戰(zhàn)爭
22.關于群體的論述,正確的是( )
A.個人的簡單相加
B.社會關系的實體
C.人類生產(chǎn)的基本場所
D.人們社會生活的具體單位
E.社會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
23.離軌行為包括( )
A.違法行為
B.違章行為
C.違規(guī)行為
D.適應性行為
E.從眾行為
24.建國初期,我國社會包括哪些基本階級( )
A.小資產(chǎn)階級
B.民族資產(chǎn)階級
C.知識分子
D.工人階級
E.農(nóng)民階級
25.第三部門組織的基本特征包括( )
A.以公共利益為組織目標
B.獨立于政府組織
C.不以營利為組織目標
D.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組織
E.依靠組織成員的志愿參與
26.社會制度的特征有( )
A.時空上的普遍性
B.變異性
C.相對穩(wěn)定性
D.強制性
E.階級性
27.“信息社會論”認為,人類社會由工業(yè)社會進入信息社會是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折。信息社會同工業(yè)社會相比,有許多嶄新的特征( )
A.信息成為戰(zhàn)略資源
B.價值的增長主要依靠資本
C.先進的通訊與信息系統(tǒng)成為社會改革的手段
D.價值的增長主要依靠知識
E.技術成為戰(zhàn)略資源
28.文化交流包括 ()
A.文化接觸
B.文化沖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移值
E.文化融合
29.下列哪些屬于文化傳播的媒介?( )
A.旅游者
B.火車
C.電話
D.報刊
E.電影
30.孔德對社會學的主要貢獻在于( )
A.提出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B.提出三階段法則
C.提出科學層次理論
D.區(qū)分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
E.提出了社會結構理論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