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指導形成性考核一 (第一單元-第三單元)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1.音樂作品知識形態(tài)轉換是指把音樂作品抽象聽覺符號翻譯成用來讓幼兒看并讓幼兒看得懂的內容情境。
2.任務意識是指教師對每一環(huán)節(jié)“拋”給幼兒什么任務有意識,但不要求對幼兒是否意識到任務有意識。
3.在早期兒童音樂發(fā)展的三階段中,2-7歲兒童處在符號運用階段,審美形式感逐漸形成。
4.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性質是間接教學,以游戲或問題情境為中介迂回地傳遞教學意圖。
5.一般情境歌唱教學模式是指設置的游戲情境貫穿教學活動始終,課堂互動是游戲情境中角色之間互動的一種教學模式。
6.游戲情境歌唱教學模式是指設置的游戲情境只出現(xiàn)在教學活動的某個環(huán)節(jié),課堂互動仍然是教者與學者互動的一種教學模式。
7.假扮游戲與傳統(tǒng)游戲整合情境設計特別適宜角色意識還沒完全建立的小班幼兒。
8.口頭預令是以口語的方式在樂句出現(xiàn)之前預先發(fā)出合拍做動作的指令?;蛘?,在樂句出現(xiàn)之前發(fā)出的旨在合拍做動作的口頭指令。
9.圖譜應在身體動作體驗后,作為輔助性教具呈現(xiàn)。
10.念白是與樂句同時出現(xiàn)的一種口頭指令,旨在提醒幼兒身體動作要領與拍點位置。
11.( )是以有目的的身體運動為最終結果的藝術發(fā)展系統(tǒng)。
A.制作系統(tǒng)
B.知覺系統(tǒng)
C.感受系統(tǒng)
D.傾聽系統(tǒng)
12.幼兒園歌唱教育活動是指針對某一歌曲展開的音樂實踐活動,最終采用的音樂表現(xiàn)媒介為()。
A.身體動作
B.嗓音
C.律動
D.打擊樂器
13.音樂作品的( )是指音樂作品中的句法與非句法形式主要用來描繪或刻畫人、物、地點、事件等客觀現(xiàn)實的性質。
A.形式性
B.再現(xiàn)性
C.表現(xiàn)性
D.形象性
14.幼兒感受系統(tǒng)發(fā)展的特征有( )。
A.音量要素是幼兒最主要的音樂興趣
B.運動是幼兒對音樂感興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C.讓幼兒感興趣的音樂作品類型是“關于”某些事情的音樂
D.8歲后處在繼續(xù)進步與可能的退步階段
15.幼兒園音樂教育跨領域目標包括( )。
A.學習品質
B.問題解決
C.反思性思維
D.與人合作
16.幼兒園音樂教育音樂領域總目標是( )。
A.感受
B.理解
C.表現(xiàn)
D.創(chuàng)造
17.示范策略具有( )的特征。
A.公開性
B.目的性
C.時效性
D.準確性
18.“合拍做動作”核心經驗的指導要點是( )。
A.合拍的要旨不是打出拍子,而是打出穩(wěn)定的拍子
B.教師在恰當的時間、以合適的方法提升與精練幼兒的動作
C.引導幼兒合拍不能靠語言指令,而要靠教師準確示范
D.歌唱教學中動作合拍主要指上肢動作合拍
19.幼兒歌曲學習中的核心經驗有( )。
A.合拍做動作
B.具有旋律輪廓線地歌唱
C.用動作描述音樂內容與形式
D.用語言描述音樂內容與形式
20.為音樂欣賞作品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的基本原則
A.畫出音樂句段結構圖,把握音樂句段結構
B.遵循重復、對比等音樂組織手法
C.動作要與音樂的形式元素特征匹配
D.動作越簡單越好
奧鵬,國開,廣開,電大在線,各省平臺,新疆一體化等平臺學習
詳情請咨詢QQ : 3230981406或微信:aopopenfd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