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業(yè)1
試卷總分:100 得分:100
一、單選題 (共 20 道試題,共 40 分)
1.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
A.擴大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
B.實行按勞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C.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實現共同富裕
D.不斷發(fā)展生產,增加社會財富
2.相對靜止是指()
A.事物運動的特殊狀態(tài)
B.事物運動的普遍狀態(tài)
C.事物絕對不動
D.事物永恒不變
3.量變和質變的根本區(qū)別是()
A.量變是漸進的,質變是突然的
B.量變是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質變是超出度的范圍的變化
C.量變是以數量規(guī)定的,質變是以屬性規(guī)定的
D.量變是不顯著的,質變是顯著的
4.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
A.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
B.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聯系和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D.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穩(wěn)定的聯系
5.從本質上看,科學是()
A.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形式
B.知識的理論體系
C.生產力發(fā)展要求的反映
D.一切知識的總匯
6.哲學是()
A.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B.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C.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tǒng)一的世界觀
D.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
7.事物的質是指()
A.使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qū)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guī)定性
B.事物的規(guī)模和發(fā)展程度
C.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限度
D.事物中所包含的維持其存在的方面
8.科學發(fā)展觀的實質是()
A.實現綜合國力的增長
B.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C.實現精神文明的進步
D.實現科技的飛躍
9.資本有機構成具體表現為()
A.生產資本與流通資本的比率
B.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比率
C.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比率
D.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比率
10.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前提是()
A.維護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B.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C.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
D.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
11.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是()
A.自然觀上的唯心主義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B.徹底的唯心主義和不徹底的唯心主義
C.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和辯證唯心主義
D.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12.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出發(fā)點是()
A.社會總貨幣資本
B.社會總生產資本
C.社會總流通資本
D.社會總商品資本
13.時間和空間是()
A.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B.物質的兩種屬性
C.整理認識材料的工具
D.感覺系列調整了的體系
14.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靜止,是指運動的()
A.必要準備
B.外在表現
C.一種特殊狀態(tài)
D.一種必然結果
15.意識對物質反作用的基本途徑是()
A.社會的客觀物質條件
B.社會實踐
C.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的統(tǒng)一
D.個人的主觀努力
16.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
A.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和結構
B.某種具體的“原初物質”
C.客觀存在的各種物體
D.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現象
17.下列選項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水滴石穿
B.水中撈月
C.化水為油
D.以磚磨鏡
18.無產階級最終實現自身獲得解放只有()
A.解放全人類
B.提高勞動生產率
C.打碎舊的國家機器
D.建立社會公有制
19.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問題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問題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問題
20.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狹義上說是()
A.馬克思和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
B.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關于資本主義轉化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
C.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D.關于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二、多選題 (共 5 道試題,共 30 分)
21.感覺和概念的區(qū)別在于()
A.感覺是感性認識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認識的形式
B.感覺是對事物現象的反映,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
C.感覺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間接性
D.感覺不可靠,概念真實可靠
2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表現為()
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B.它的發(fā)展變化與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C.它的發(fā)展具有歷史繼承性
D.各種意識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
23.壟斷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基本形式有()
A.生產資本的輸出
B.國家資本的輸出
C.商品資本的輸出
D.借貸資本的輸出
2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是()
A.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B.理性認識中包含感性認識
C.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
D.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
25.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是客觀性是指()
A.真理的檢驗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B.真理是不依賴于意識的客觀實在
C.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
D.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
三、判斷題 (共 10 道試題,共 30 分)
26.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在數量上是相等的
27.無論是絕對剩余價值還是相對剩余價值都決定于必要勞動時間的長短
28.價值規(guī)律會導致壟斷和兩極分化的發(fā)生
29.物質都是運動著的物質,沒有不運動的物質。
30.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31.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本人的觀點
32.“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都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33.資本有機構成不斷下降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一般趨勢
34.對立和統(tǒng)一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
35.社會主義改革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一種革命

